新闻中心
图片展示

关于深中通道工程施工的思考(一)

作者:李一勇 浏览: 发表时间:2018-06-20 10:48:12 来源:“中交一航”微信订阅号


特别推荐 | 大师力作:关于深中通道工程施工的思考(一)

    


     继参建港珠澳大桥工程之后,公司又参与到深中通道这一超级工程中,新的任务、新的难题摆在面前,可谓压力与动力兼具,挑战和机遇并存。深中通道作为公司重点工程项目,如何在借鉴港珠澳大桥施工经验基础上,展现一航品牌实力,巩固公司在大型水工项目上的优势,这些都给我们带来了新的课题与挑战。全国水运建造大师、公司总技术顾问李一勇根据参建工程实际,结合自己的体会,撰写了《关于深中通道工程施工的思考》一文。自本期开始,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大师的世界,倾听他的独到见解—

    

      举世瞩目的超级工程——港珠澳大桥工程即将通车,在这项伟大的工程中,一航局几代人不断努力,不断进取,在各项工作中都展现了深厚的技术底蕴和“筑港摇篮”的文化与风貌,也得到了业主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和好评,可以说是不辱使命,成果辉煌。回顾我局参与港珠澳大桥工程建设的历程,有很多历史节点值得细细回味和探讨。我个人认为,我局几代人的超前准备和超前参与是我们能够承担港珠澳大桥工程诸多项目内容(岛、隧、桥)和获得佳绩的关键所在。


      1 历史回顾


   图 | 港珠澳大桥

早在1995年4月,在时任局总工程师范期锦的主持下,我局就已经翻译了日本的《沉埋隧道技术手册》,为我们后来进行沉管隧道工程施工打开了一扇窗户;后来又在范总的关注下收集了《国内外沉管隧道文献汇集》《沉管法概论》等多种设计及施工文献资料。


2004年,受业主委托,我局开始参与港珠澳大桥人工岛工可的设计施工方案以及人工岛项目概算的编制。2005年10月,我局组织全局的技术骨干赴日本考察了东京湾跨海通道、明石海峡大桥,学习成果汇编成《赴日技术考察报告》,增加了全局对跨海通道的深层认知。从2006年起,我局又作为主要编写单位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工程专用施工规范指南》的编写并得到上级单位及业主的好评与认可。2009年11月,我局再次组织技术人员赴韩国在建的釜山—巨济跨海通道参观考察,最终形成了《韩国釜山沉管隧道施工技术考察报告》。这些前期工作都为我们后续的沉管施工做了充分的技术铺垫和支撑。

 2009年12月,珠澳口岸人工岛开始填海施工,拉开了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序幕。我局先后参与了港珠澳大桥工程的珠澳口岸人工岛、东西人工岛、全部33节沉管的安装工程和CB03标工程,现已顺利完成了施工任务。

    

       这一系列的历史事实,充分证明了工程施工尤其是超大型工程的施工要策划在先、谋定而后动,再一次体现了技术先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另一个角度也完美地诠释了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企业市场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在某些时候一项技术可能就会成为获得一项工程项目的关键所在。


2 港珠澳大桥VS深中通道

 

尽管我们在港珠澳大桥工程中取得很多宝贵的经验和业绩,但在即将开始施工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和深中通道工程中还将遇到许多的未知和难题。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港珠澳大桥工程只是我们的起点,对于跨海通道工程我们还应以学生的身份和态度去面对,更应当庆幸自己还有机会继续在学习的路上前行。我们应以大连湾海底隧道工程和深中通道工程为新的契机,积极努力地学习和探索,加大科技开发力度,培养出一批适应跨海通道工程施工的人才队伍,打造出一支国际一流的专业施工队伍。










图 | 深中通道西人工岛实况

      我们该如何抓住这个难得的契机?如何去适应和干好又一个超级工程——深中通道工程呢?我想我们应在已成功建设并取得丰硕成果的港珠澳大桥工程基础上,去分析深中通道工程与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不同点,更加细致总结和提炼港珠澳大桥工程经验,针对深中通道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不同点,进行逐一的分析并提出应对方案,这将对解决深中通道工程即将遇到的问题起到积极作用,并促使最终能够实现令人满意的预期结果。


那么深中通道工程和港珠澳大桥工程的不同点都有哪些方面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一)自然环境和地质条件的差异

  1.沉管预制场到安装现场的距离远了38公里,增加了沉管拖运时间,对于珠江口航道的管理和拖运都增加了难度;

  2.沉管安装现场水流流速大,且存在横流,对于现场船机设备的施工作业存在安全隐患;

  3.现场的基础存在冲淤的可能性;

  4.结构基础存在大面积强风化岩,需对岩石进行处理;

  5.由于珠江口采砂造成大面积的淤积坑可能对基槽和边坡造成暂不明确的隐患。

2

(二)设计方案的差异

主要是钢壳沉管存在制造、混凝土浇注、浮运安装等一系列问题,还需要对施工方案进行验证。


3

(三)施工方案的差异

沉管浮运安装一体船的研发成果使施工成为可能,但还需进一步验证方案的优劣,取得更多的经验。

4

四)业主的变化

与业主单位是第一次合作,还需进一步适应业主对施工和服务要求。

5

(五)合同关系的变化

我局这一次是作为合同的实施主体参与工程施工,还要进一步适应和四航局、广航局的合作方式,也需要一定时间的磨合期。同时,我局作为合同的主体还需应对社会各界及各级政府对工程的要求,并承担相应责任。

6

(六)管理模式的变化

由于不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揽的工程,我们还需加强和设计单位的合作和沟通,搞好甲、乙、丙三方的关系。

7

(七)对工程的认识定位的变化

对于建设深中通道工程的定位应是保安全、保质量、出效益、创品牌,成为升级版的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技术准备的原则是:港珠澳大桥工程发生的问题,不能再重复发生;港珠澳大桥工程没遇到的而在深中通道工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要有解决方案。

  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承包商,一定要在总结港珠澳大桥工程经验的基础上,优化施工工艺,提高施工效率和效益,确保一套港珠澳大桥工程的升级版方案和工艺在现场落地。


8

(八)施工人员的变化

首先是施工管理层级和管理人员发生了变化,如何保留住参加过港珠澳大桥工程施工、有经验的管理人员是一个重要问题,同时也面临着施工管理层对这种大型工程的心理预期和承受能力的考验。这种工程工期长、难点多,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都很复杂,对参加施工人员的心理和身体条件都有很高的要求。从港珠澳大桥工程的结果看,可以认为以林总为首的项目总经理部的强势和严格管理是岛隧工程顺利完工的关键所在,对于深中通道工程如何实现严格细致的管理同样也是项目能否成功的关键所在。下一步如何组织好项目班子,理顺业主、设计和施工单位的关系,加强所有参战员工的培训和项目文化理念教育将变得尤为重要。

9

(九)业主对工期要求的变化

粤港澳大湾区概念的提出,使得当地政府对深中通道工程尽快完工有了更迫切的需求,因此我们在项目组织施工时,一定要组织好各种资源,尤其是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准备和投入,防止由于人员疲劳或人员不足以及设备的故障而影响工程的顺利实施,也要避免发生沉管回拖或沉管安装等待现场工序的现象发生,必要时可超配备人员和设备资源。同时,我们也应提前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加强经营,努力扩大经营成果。

10

(十)管理模式的变化

由于不是设计施工总承包方式承揽的工程,我们还需加强和设计单位的合作和沟通,搞好甲、乙、丙三方的关系。

(未完待续)

作者:李一勇

本文转载于“中交一航”订阅号,十分感谢作者的悉心编写,本文仅做分享不做任何商业用途,如若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文章推荐

     珠海沣禾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

     Zhuhai feheng landscape  Co.,Ltd.

     联系地址:珠海市高新区南方软件园D2栋一层

     联系电话:0756-3626986       15919128875

     电子邮箱:fenghe@ifengheyuanlin.com

 




公司版权所有   Copyright©@ 粤ICP备16124886号-2

粤公网安备 44030702001506号

 

  扫码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